找回密码
 注册免广告
搜索
长桥证券羊毛 📈13 美元 eSIM 羊毛📱Coinbase 大羊毛熊猫速汇 50 元券 🔥
ByBit 交易所羊毛🐑MyFin 5 欧元羊毛 🔥人人必备的 Wise 💳英、德、香港转运 📦,送 $25
最便宜的 eSIM 流量手机号 📱个人 IBAN 出金,注册送 $25 比特币 ฿免费领取 500M 新加坡 eSIM 流量 🎁数字货币银行卡,注册送 7 美元💲
查看: 569|回复: 5

我不小心碰撞出中本聪的私钥了

[复制链接]

896

主题

792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9002
HelloWorld 发表于 2024-12-16 15: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免广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免广告

×
本帖最后由 HelloWorld 于 2024-12-16 15:13 编辑

第一章:奇异的运算与意外的发现

我叫林瑾,一名普通的程序员,在某个全球连网的时代中做着最寻常的加班与熬夜。我的办公室很小,只有一台中等配置的电脑、简陋的转椅和一盏泛着暖黄光芒的台灯。窗外是霓虹交织的都市夜色,我能清晰听见附近电子屏广告声与不远处深夜卡车的轰鸣。那天我连续工作了十四个小时,在公司一个小型区块链项目中调试智能合约的漏洞。等到凌晨两点,我终于熬不住了,关上文档,启动了一个自己私下写的奇怪脚本。

这个脚本是我很早以前在网上某个神秘密码学论坛中下载的残片代码,自称是某种“随机私钥碰撞尝试器”,作用是通过穷举和某种非标准哈希叠加方式,来随机搜索可能拥有已知公钥对应私钥的微小概率事件。我当然知道这几乎不可能,我也只是出于技术好奇而已。毕竟,比特币的私钥空间之大,人类穷尽一生也是枉然,随机碰撞中本聪的私钥更像一个笑话。

但那天我太累了,头脑也有点发热,鬼使神差地在命令行下敲了几行指令,将脚本跑了起来。之后我靠在椅背上,想休息十分钟,就当是让电脑干点无用功来消遣。

十分钟后醒来,我准备关机回家。可在我打算关闭脚本的瞬间,我的注意力落在终端输出最后一行上:
“Potential match found. Public key hash matches known Satoshi address.”

我眨了眨眼,以为是代码里的整蛊彩蛋。它提示我可能有个私钥与中本聪早期生成的一个著名地址对上了。而那个地址,曾是比特币创世早期的一笔巨额存储地址之一。我将那行结果复制到另外一个窗口里,心头陡然加速。接着,我通过区块链浏览器验证那地址的哈希和历史签名信息。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脚本居然给出了一个私钥,看似能匹配那个由无数人好奇但从未被动用过的中本聪地址!

我反复验证了五六次。用那个私钥对一段随机文本进行签名,然后用该公钥验证签名。验证通过了。再对比区块链上中本聪最早留存的信息,发现它们一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手中掌握了那串传说中的钥匙组合?
我心中一阵战栗,我实在不信世界上存在这样的运气。更大的概率是我误用了脚本,或者记忆库文件有猫腻。但经过更深入的检查与二次验证,结果没有变化。我……我真的得到中本聪的私钥了?

当时的感觉很复杂:震惊、兴奋、恐惧交织在一起。拥有这把私钥,意味着我能证明自己是中本聪?至少能证明我对他的地址有完全的操控权。无数人期盼中本聪回归江湖,一旦我在论坛证明,我将成为网络焦点。可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会被密切关注,甚至有数不清的觊觎者盯上我。

出于技术人的直觉,我决定先在一个并不算特别知名但藏龙卧虎的数字居民论坛上发个签名认证。我当然不会直接转移那里的币,只需要一份签名,就能证明我拥有那私钥。我的想法单纯:我想看看社区会有何反应,然后我再决定是否要公开更多信息。

我加密登录了数字居民论坛,这是一个由全球密码朋克和深网爱好者组成的讨论区。我从不在那用真名,只用了个代号“BlueFox”。我在论坛开了个帖子,标题是:“中本聪,你还好吗?–一个签名的验证”。帖子内容很短,我留下一个早期比特币区块信息,然后附上用那私钥对一段“Hello, Digital Residents”文字的签名。这段签名,如果懂行的人验证,就知道只能来自中本聪的私钥。

我按下“发布”键的那一瞬,我并没有想到后面将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

第二章:数字居民论坛的风暴

不到一个小时,帖子下方的回复如海潮般涌来。开始是几个老用户质疑签名真实性,很快有人下载签名用工具验证,惊呼有效。论坛的在线人数在凌晨激增,好似一场虚拟暴动。

我的私信被蜂拥而至的信息淹没,有礼貌请教的,有疯狂赞美的,也有露骨威胁的。有网友直呼:“中本聪回来了!”
也有人在质问我:“你究竟是谁?你为什么要冒充中本聪?”
但更多人信了签名是真实的,因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伪造能解释的。

世界各地的时区交错,当欧洲早起、亚洲深夜、北美傍晚,不同时间带的用户陆续上线,整座论坛服务器几近崩溃。论坛管理员不得不暂时关闭新账号注册,严格限流。但流言早已不受控制地四散扩散:推特、Reddit、各种电报群、加密货币媒体争相报道这一匿名论坛的神秘出现——有人掌握了中本聪的私钥并发出了签名。

我看着这一幕,脑中混乱又兴奋。我的手在键盘上微微颤抖。
假设全世界开始相信我手里确实有中本聪的私钥,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政治势力、金融寡头、黑客组织、恐怖分子、比特币大鳄、区块链企业巨头……他们会怎么做?他们会放过我吗?

我的眼皮沉重,过度刺激让我难以思考。我决定先下线,明天再看。我将笔记本电脑断电,刻意拔掉网络线,将那写有私钥的记事本文件复制进一个硬件钱包,然后把硬件钱包藏在公寓的夹层里。做完这一切,我像一个正在犯罪的罪人般,神经兮兮地在房间里走动。

临睡前,我望向窗外,路灯昏黄,城市依旧喧闹。我不知道,我的生活从此已经不再平静。

第三章:风险初露

第二天一早,我像平常一样去公司。空气仿佛变得黏稠,走在街上,我总觉得有人在盯着我。其实我知道这只是心理暗示。公司楼下的咖啡店,一如既往地在卖着苦涩的美式和松饼。可我的脑海中始终回放着夜里那场数字风暴。

在公司,我基本没法专心工作。午饭时,我借机用手机浏览加密社区的动态。在Twitter热搜中,名为“Satoshi Key Holder?”的话题已窜上前几名。各大加密媒体争相报道:某匿名人士通过不可辩驳的签名证明自己掌握了中本聪的私钥之一!

甚至有权威密码学家出面证实,签名技术上几乎不可能伪造。也就是说,整个加密货币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迎来了一个分水岭时刻:中本聪重现人间,或者说,有人成功破解了比特币创始人的神秘封印。

下午两点,我收到一封来自陌生邮件地址的加密邮件。邮件内容让我毛骨悚然:
“我们知道你是谁,BlueFox。你的签名震动了世界。交出私钥,否则……我们会来找你。”

还有一条更奇怪的邮件,似乎来自一家大型区块链投资基金的CEO,口吻倒是礼貌客气,请我“喝咖啡”,暗示愿意支付一笔巨款来换取与我面谈。

这还没完。Telegram上,我加入过的几个密码学群聊也在疯狂艾特我。我没有回应。我突然意识到,尽管我在论坛上并未暴露真实身份,但那些真正有实力的组织可能已经启动各种手段——技术追踪、社交工程、暴力威胁——来锁定我的真实位置。

我感到不安。下班后我没有按常规路线回家,而是多绕了几条街,并在人流密集的商场中转,才回到租住的公寓。我推开门,闻到一点不寻常的气味——像是一股化学清洁剂的残留味道。

我家遭人搜查过吗?我心中惊疑,但表面冷静地检查了所有藏匿点。硬件钱包还在。但书柜上一张笔记卡片不见了,那是我记载某些网络密码的纸片。看来有人光顾过,只是没找到目标。

我知道事态严重。我不是特工,也不是安全专家,只是个普通程序员。我该怎么办?我坐在地板上,感到深深的无力。

第四章:黑暗访客与无形的威胁

深夜,我刚想入睡,门外传来轻微响声。我警觉地爬起来,轻手轻脚地走到猫眼前。门外站着一个戴黑色棒球帽的男人,正轻轻敲门,我没应声。过了一会儿,他低声说:“BlueFox,我们来谈谈吧,不然我们只能采取别的方法。”

我的心脏像擂鼓一般跳动。
对方怎么知道我住这里?是技术手段还是社区熟人背叛?我不敢开门。

半小时后,外面的人离开了。但我知道,这只是开始。

我走到阳台,看到楼下有两辆车在闪烁灯光,好像在交接什么信息。我的房间在六楼,我不敢冒险跳窗。在这个数字时代,对手可能通过手机定位、路由器MAC地址、公共摄像头的人脸识别系统来确定我身份。也许他们只是先礼后兵。如果我再不回应,将迎来更糟糕的后果。

我必须逃离这里,得想办法甩掉尾巴。凌晨三点,我背上一个简单的包,将笔记本电脑和硬件钱包带在身上,步行下楼,从后巷偷偷离开公寓。整座城市在夜里像只冷眼旁观的怪兽。我打了辆黑车,先去了火车站,再随便买了张通往邻市的车票。
在车上,我抱着包,愣愣看着窗外疾驰退后的路灯。一夜之间,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程序员变成了全世界无数人关注的目标。
拥有中本聪的私钥,就如同握着一把打开神秘宝库的钥匙。那宝库里是什么?是无数比特币,是中本聪曾经的象征性权威,是整个加密世界对权力的幻想。人人想要,它是数字时代的“核武密码”。

第五章:多方势力登场

到达邻市后,我匆忙下车,在一家连锁商务酒店开了一个临时房间。我不敢用真实身份登记,于是用网上买来的帕劳 ID 卡。但我清楚,这只能拖延时间,不能彻底隐匿。黑客和阴谋家有的是办法。

洗了把脸,我打开笔记本,发现几十封新邮件,有的用各种加密方式发来威胁与利诱。有政府背景的人写道:“请与我们合作,一起确保比特币市场的稳定。”
有黑市军火贩子发来邀请:“我们可以保护你,但需要那把钥匙作为交换。”
还有一个自称密码朋克老成员的人用PGP给我发了封邮件:“兄弟,销毁那把钥匙,否则这世界不会放过你。中本聪的沉默是有意义的。”

我陷入沉思。这把私钥到底意味着什么?若我公开私钥,全世界将可随意动用那个巨额BTC储备;比特币的市场将受到难以估量的冲击,人们信仰的中本聪神话将崩溃。如果我独占私钥,我会成为所有人的目标,背负着无尽的风险和诱惑。

如果我销毁它,那么我亲手断送了一次改写历史的机会?
我感到道德和利益的纠结在撕扯我。

中午,我换了一家咖啡店,用公共WiFi匿名登录论坛,看论坛上的新动态。
论坛里有管理员发出公告,希望我现身解释。成千上万的留言恳求或威胁我。有人说:“如果真是中本聪,请你再发一次签名,谈谈比特币的未来。”
也有人则更理智:“请保持冷静,如果你真掌握私钥,请想想后果。”

我手指在键盘上犹豫良久。最终我只留下一句:“我还没决定,我需要时间。”然后关闭了论坛。

第六章:明暗交织的联盟

我正试图思考下一步时,突然酒店房门被敲响。我悚然一惊,小心查看猫眼。这次是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子,手中拿着一个加密货币行业大会的工作牌。

我不开门,对方用流利的英文说:“不要紧张,我是区块链基金的代表。我们无意伤害你。我们希望谈个条件。”
我斟酌片刻,仍不回应。对方似乎也不坚持,只留下名片从门底塞了进来,然后离开。

我捡起名片,看是某知名加密基金的联络方式。他们想干什么?用钱收购我手中的私钥吗?他们必须清楚这不单是金钱问题。更何况一旦私钥出手,我将面临失去一切的风险。

稍晚,我通过安全邮箱联系一位我信任的老朋友——大学时代的舍友刘放,他现在是网络安全专家,在一家中欧合资的网络情报公司工作。我没有告诉他全部实情,只是说我遇到严重的网络威胁,涉及加密货币。我希望他能帮我躲过追踪,提供安全建议。

刘放很快回信,问我:“你是不是惹到了‘大鲸’?”“大鲸”是对加密圈超级玩家的俗称。我没有明说,只请他帮我弄一张海外VPN的高级跳板,以便安全上网。

深夜,我成功连上刘放提供的VPN线路,显得稍许安心。我开始认真思考,这私钥背后隐藏的绝不只是钱,还有信仰、话语权和权力博弈。

第七章:欲望之网

在接下来的几天,我不断接到离奇的联络请求。有黑客组织的冷酷邮件:“把私钥给我们,我们支付一千万美元的门罗币,并保证你的安全和新身份。”
有某新兴国家情报机构的加密暗号:“合作共赢,我们支付国家级别的保护,你将成为我们金融革命的伙伴。”
还有激进主义者的呼吁:“把比特币中的财富分配给全世界的穷人!这才是中本聪的理想。”

他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诱惑我。金钱、权力、道德荣誉、政治抱负、技术理想。我像是落入无数蜘蛛结成的大网中,被无数丝线牵扯。

夜里,我常在想,中本聪当年为何选择隐退?或许他早已预见今日的混乱。他知道私钥一旦落入特定人手中,会引发多米诺效应的灾难。也许这正是他销声匿迹的原因。

我在酒店日复一日地换房间、换城市。我不敢走固定路线,不敢使用手机支付。我身上的现金在减少,精神压力却在增加。

某天傍晚,我正在一间廉价旅馆狭窄的房间里,对着屏幕发呆。忽然,门被暴力撞开了!冲进来两个黑衣男子,一言不发直接把我摁在地上。
我惊恐地挣扎,却发现他们只是迅速搜查房间。幸运的是,我的硬件钱包此刻在鞋底的暗格中。他们翻遍了行李和电脑,却找不到私钥。
其中一名男子嘟囔了一句:“没在这。”
另一个人则掏出一把小刀,逼近我:“少废话,钥匙在哪里?”

我咬紧牙关不回答。他们打了我几拳,用塑料绳捆住我的手腕。正当我以为必死无疑之时,旅馆走廊里传来警笛似的声音,几声撞击后,他们似乎受到惊吓,仓促逃离。

我惊魂未定,费力解开束缚。门外的警报声原来是对面房客按下的紧急警铃。看来我命大。可是这意味着什么?他们找到我了。以后呢?

第八章:绝境谋略

我意识到,单纯的逃避无法解决问题。只要私钥在我手中,我就是所有人的猎物。我必须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猎与被猎的格局。

一个疯狂的想法在我脑中浮现:我能否把这份私钥彻底脱手,却不让任何一方独占?如果我将这私钥片段化,让多方势力各自握有一部分碎片,而必须彼此合作才能拼合出完整私钥,那么是否能形成一种制衡?

这是Shamir秘密共享方案(Shamir’s Secret Sharing Scheme)的思路。我可以把私钥分为若干片段,需要足够多的片段才能重建私钥。这样一来,任何单独势力得不到全部,就无法滥用。

但这仍有风险。我到底该把碎片给谁?如何确保他们不会合谋?

另一个想法是,或许我该在全球范围内匿名分发私钥片段给无数普通人,让它成为一种众筹式的秘密,无法集中于一人之手。可这样无异于公开私钥,只是分片稍晚被合成,也就等于放出那传说中的财富与权限。

还有更极端的方案:销毁私钥。
可是我能下这个决心吗?这把钥匙可能是数字世界最神秘、最有价值的文件之一。销毁它,意味着我扼杀了一切可能性。

正当我苦思冥想时,邮箱中出现一封奇异的信件。这封信没有署名,但内容简短有力:“如果你需要帮助,我在老城区废弃仓库等待你。记得带上你的秘密。”

这看似一个陷阱。可我别无选择。

第九章:影子盟友

我小心潜入那片老城区的废弃仓库。这是一座破败的工业建筑,玻璃窗残缺不全,铁门生锈。我如惊弓之鸟般四下张望。
忽然,一个穿着深色风衣的高挑女人从阴影中走出。她用平静的声音对我说:“别紧张,我叫Rena,我是密码朋克圈子里的人。”

Rena眼神锐利:“我站在你这边。我们知道你有中本聪的私钥。你已经成为各方势力追逐的猎物。我们不想让世界陷入混乱。中本聪的沉默自有他的理由。”

我背靠墙,警惕不减:“你们想做什么?”

Rena解释道:“我们是一个松散的密码朋克联盟,我们的理念是保持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和自由,不受任何一方操控。若私钥落入某一势力手中,将颠覆生态。我们希望帮助你,将此秘密再次化为‘不可能’。”

“意思是销毁它?”我问。

Rena点头:“是的。你可能不愿意,但这是最安全的选择。如果你不想亲手销毁,我们也可以帮你执行,确保没有副本留存。”

我陷入沉默。Rena所言有理。中本聪遗留的财富和权限本不该再被凡人获取。可我能就这么放弃吗?
她看穿了我的犹豫:“想想为何中本聪自我消失。他留下的财富,从未动用过。也许这就是他的意志:比特币不应被创始者再次掌控。”

我叹了口气:“如果我不销毁呢?还有别的路吗?”

Rena轻轻摇头:“我们能帮你藏匿一阵子,但这种躲避没有尽头。各国政府、黑客集团、资本巨头会无休止地追杀你,直到得到私钥。”

空气中弥漫油漆和铁锈的气味。我感到自己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

第十章:抉择与代价

我离开仓库后,在旅馆里久久无法入眠。Rena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是一组毁坏私钥的安全程序步骤和联系方法。

第二天清晨,我在一个小公园的长椅上思考。阳光温暖,鸟鸣清脆,好像与我陷入的危机无关。
我回顾这段经历:从无意中碰撞出私钥,到在论坛发签名,引发全球轰动,再到被迫躲藏、遭遇袭击,现在面临终极决策。

这把私钥承载太多。金钱、权力、信仰、科技的未来……但拥有它只带给我无尽的危险和枷锁。中本聪的本意或许是让比特币成为一个无中心的系统,而不是让某个人重新开启暴政。

中午,我给Rena发了加密邮件,告诉她:“我同意销毁私钥,但我想自己动手。”

Rena很快回复,约我在一处偏僻的山区农舍见面,她将提供必要的工具和保证安全环境。

三天后,我潜入山区。在一间简单的木屋里,Rena和她的两个同伴守护着。她给我一台离线电脑和一台专用焚毁装置。

我先从硬件钱包中提取私钥,写在一张纸上。那串繁长的字符是这世界上最神秘的财富密码。我闭上眼睛,深呼吸,然后将那纸条投入焚毁器。火舌舔过纸张,我亲眼看着它化为灰烬。

接下来,我格式化硬件钱包,物理破坏存储芯片,用Rena提供的电磁脉冲设备清除残余数据。电脑中一切缓存全部抹除。我努力确保不留任何痕迹。整整一个下午,我们反复检查。
当最后一片存储介质碎裂时,我意识到,私钥已不复存在。

第十一章:重归凡尘

做完这一切,我并没有立刻放松。Rena拍了拍我的肩膀:“你可以重新做人了。我们会帮你清理线上线索。你曾是那个引爆世界的匿名人,但从今以后,你将是无名的。”

“他们不会再追杀我吗?”我仍心存疑虑。

“随着时间推移,大家会意识到你不可能再提供私钥。短时间里,也许仍有些人怀疑你。但我们会帮助你伪造一系列证据,让他们相信你从未真正拥有私钥,或者你是个骗子。慢慢地,这件事会平息。”

我点点头,心底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空虚。我亲手毁掉了也许是地球上最珍贵的数字序列。也许将来,人们依旧会猜测中本聪之谜,但他们永远无法证实,也许这才是比特币传奇的一部分。

临别前,Rena递给我一个全新的加密手机,里面有新的身份资料和一笔匿名电子货币:“这是我们对你的补偿。你可以去一个新地方,开始新生活。”

我苦笑:“谢谢。也许我会回到编程的工作,做一些普通的项目。”

Rena微笑:“这才是中本聪精神的延续——无数普通人参与这个网络,而非某个神或权威者。”

我转身离开山间木屋,穿过一条小径,下山时,阳光洒在我脸上。我轻装简从,身无长物,却仿佛卸下了一座巨大的枷锁。

第十二章:尾声与余韵

数月后,我在异国小镇的一家小型软件公司落脚。这里远离加密圈的聚光灯。
偶尔我用公共图书馆的电脑浏览新闻,看见人们对中本聪私钥事件的讨论渐渐消退。论坛上有人说那签名是高超伪造,有人说发帖者被抓了,有人说钥匙早被某势力夺走,还有人依旧坚信中本聪会再次出现。

而我,坐在图书馆安静的角落,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过客。我敲击键盘,为新同事修复一个普通的软件bug。这是平淡的日常,但格外踏实。

回首那疯狂的一段日子,我深感中本聪之名已成神话,而那私钥则是打开潘多拉盒子的钥匙。幸而,我最终没有让它落入某个野心家手中,也没有让自己成为这股权力的傀儡。我选择了销毁,将秩序还给无序,将传奇留在传说里。

窗外是异国的街景,斑斓多彩。我微笑着敲下最后一行代码。是的,生活终将继续,世界依旧喧嚣,比特币的区块在持续增长,但中本聪的身影已再次远去——正如他当初那样,在代码中留下思想,在沉默中塑造自由。

(以上小说由 ChatGPT o1 创作)

19

主题

146

回帖

2901

积分

版主

积分
2901
Mita 发表于 2024-12-16 21: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分析哈,没有攻击的意思,单纯是“逐帧分析”下一些细节,毕竟我是细节控哈。《猫和老鼠》这种级别的,全人工手绘的作品照样也有穿帮镜头滴。

我常在想,中本聪当年为何选择隐退?或许他早已预见今日的混乱。他知道私钥一旦落入特定人手中,会引发多米诺效应的灾难。也许这正是他销声匿迹的原因。

我觉得不管是什么原因,作为一个货币(或公司)的创始人,都不会轻易抛弃自己亲手制造的货币(和股票)。想想,连创始人都抛售了,表示对其失去信心了,那不就意味着彻底要完蛋了?就算中本聪今天还在世,甚至还天天高强度和粉丝聊天的情况下,无论比特币的价值还是50万个才能买一块披萨,还是0.00000001就可以买下整个地球,作为创始人绝不会动自己钱包的币。因为那已经形成了信仰。


我能否把这份私钥彻底脱手,却不让任何一方独占?如果我将这私钥片段化,让多方势力各自握有一部分碎片,而必须彼此合作才能拼合出完整私钥,那么是否能形成一种制衡?

这个不错,就像财务部的锁需要两把钥匙,两个人分别存一把;或者是北朝鲜的向导都是两个人,互相监督一样。但是如果私钥已经公开了几部分,那暴力破解所需的数量就是指数级降低。而且肯定会有人用各种方法试图将其拼凑起来,最先使用的基本肯定是暴力,人性如此。合作?看人类历史,从古至今就是从血泊中走过来的,就算明天外星人包围太阳系准备毁灭地球了,估计还有些地方互相开打,还有一些人抢着给外星太君带路吧。

我先从硬件钱包中提取私钥,写在一张纸上。那串繁长的字符是这世界上最神秘的财富密码。我闭上眼睛,深呼吸,然后将那纸条投入焚毁器。火舌舔过纸张,我亲眼看着它化为灰烬。

emm,直接毁掉硬件钱包不就好了,导出到纸上更像是一种告别仪式?当然作为小说的话,这个情节很有仪式感。

我格式化硬件钱包,物理破坏存储芯片,用Rena提供的电磁脉冲设备清除残余数据。电脑中一切缓存全部抹除。我努力确保不留任何痕迹。整整一个下午,我们反复检查。

销毁机械硬盘只需消磁即可,销毁固态硬盘只需干掉主控,然后用钻头钻开闪存。内存断电加高温就抹除了,最后再把这些存储设备粉碎即可。个人感觉电磁脉冲设备更像是科幻小说里面对付硅基生命(比如造反的机器人)用的?

全文总结一下感觉还是太短,不过瘾(滑稽),要是有更精湛细腻的心理描写就好了,然后销毁私钥后就结局了,现实中估计没人会相信,毕竟这种数据有可复制性,然后总有人会继续尝试爆破,直到再次碰撞出私钥。记得刘慈欣写过的两篇科幻小说,和本文似乎有些很像的地方。

《月夜》,主角收到来自未来的科技和影片附件,想要改变未来,但做出决定的一瞬间,未来就改变了。三次之后决定格式化,回归普通的一夜。结尾:
  那是我吗?但他立刻想到更重要的事,删除了两个来自未来的电子邮件和所有的附件,又想了想,他决定把硬盘低级格式化。当低格的进度条走到头时,这个夜晚又变成了普通的一夜,这个曾在这一夜三次改变人类历史,但最终什么都没改变的人,在电脑前睡着了,外面曙光初现,世界又开始了普通的一天,真的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还有一篇小说是用宇宙大爆炸模拟器,随机创世参数,结果那个宇宙中1+1也等于2的故事。《镜子》。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导出小纸条然后用建模软件打开,和递归把超高配电脑搞死机的情节。
“我的感觉同您一样,”白冰离开了计算机,站起来来回走着,“所以我就一遍又一遍地玩创世游戏,道现在为止,我已经启动了一千多次大爆炸,那一千多个宇宙,其神奇壮观,很难用语言形容,我象吸毒似的上了瘾……本来我可以这样一直玩下去,我们之间将永远素不相识,不会有任何关系,我们双方的生活都会按正常的轨迹进行下去,但……唉,真他 妈的……那是今年年初一个下雪的晚上,已经午夜两点了,很静很静,我启动了那天最后一个大爆炸,在超弦计算机中诞生了第一千二百零七号宇宙,就是这一个……”
白冰回到计算机前,将文本框拉到底,选择了最后一组创世参数,启动了宇宙大爆炸。新的宇宙在蓝光急剧膨胀后熄灭为黑色。白冰移动鼠标,在创世之后的一百九十亿年进入了这个他编号为1207的宇宙。
这一次,屏幕上出现了灿烂的星海。
“1207的半径约二百亿光年,宏观维数是三;这个宇宙中,万有引力常数是一点六七乘十的负十一次方,真空中的光速是每秒三十万公里;这个宇宙中,电子电量是一点六零二乘十的负十九次方库仑;这个宇宙中,普郎克常数十六点六二六……”
白冰凑近首长,用令人胆寒的目光逼视着他,“这个宇宙中,一加一等于二。”
“这是我们的宇宙。”首长点点头,他仍很沉着,但额头有些潮湿了。

忘了第二篇想要表达什么,上网现搜了个总结,大概是“人类的一切都将在透明和公开的情况下进行,也就意味着人类几乎不会有邪恶,不会有罪恶。不会有不公冤枉和在黑暗中运行的东西,一切都将公开、公正、光明的运行。”,但水至清则无鱼。
最后好像是想要销毁但又有人碰撞出来了创世参数。潘多拉的魔盒打开后,就无法关闭了。

因为细节有所遗忘,交给GPT分析:

  1. 两篇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月夜》**和**《镜子》**——在主题和情节上确实与这个比特币小说有一定的相似点,尤其是在处理核心道具(例如未来科技或私钥)的伦理、技术、以及社会后果上。以下是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并探讨这些点如何加深比特币小说的情节:

  2. ---

  3. ### 1. **核心道具的神秘性与不可逆性**  
  4. - **比特币小说:**  
  5.   私钥作为“神秘财富密码”的象征,既有极大的诱惑力,也承载了潜在的灾难性后果。这种不可逆性在主角销毁私钥的情节中得到体现,试图用仪式感强化对读者的震撼。

  6. - **《月夜》:**  
  7.   收到来自未来的科技附件,象征了对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掌控力。然而,使用这些附件就会改变未来,形成一次次不可逆的蝴蝶效应。最终主角选择放弃,回归平静。

  8. - **《镜子》:**  
  9.   宇宙大爆炸模拟器所生成的参数具有塑造整个宇宙的力量,隐喻人类对真理的窥探和滥用,特别是对知识极限的探索。当创世参数被发现无法销毁时,人类对知识的控制力丧失,也宣告了技术的不可逆性。

  10. - **共同点:**  
  11.   三个故事都用一个小物件(私钥、附件、创世参数)承载了宏大的力量和不可逆的后果,迫使主角不得不面对**控制与失控**的博弈。  

  12. - **启发:**  
  13.   在比特币小说中,可以更细腻地展示主角对私钥“掌控力丧失”的过程,比如:
  14.   - 私钥在毁灭后,仍然被其他势力复现的可能性如何威胁主角。
  15.   - 技术的公开性(如密码学算法开源)如何让所谓的“销毁”变得不可靠。

  16. ---

  17. ### 2. **伦理困境与道德拷问**  
  18. - **比特币小说:**  
  19.   主角在销毁私钥前犹豫,试图用“片段化”分发的方式寻求制衡,但仍然面临合作失败或暴力争夺的现实可能性。这体现了对权力集中和信任缺失的深刻思考。

  20. - **《月夜》:**  
  21.   通过三次修改历史,主角逐渐认识到操纵历史的后果,不论是好意还是恶意,都会对世界产生不可控的影响。最终他选择放弃干预,销毁了未来科技。

  22. - **《镜子》:**  
  23.   模拟器揭示了一个透明且无法撒谎的世界,人类伦理陷入困境:没有隐私的社会是否会更好?然而,当所有知识和真理都被公开,社会结构反而崩塌。

  24. - **共同点:**  
  25.   三个故事都探讨了一个核心问题:**掌握核心权力的人该如何自处?** 主角面临的选择不仅影响他们自己,还可能对整个社会造成颠覆性影响。

  26. - **启发:**  
  27.   在比特币小说中,可以增加主角在“片段化私钥”的尝试中,面临其他人对规则破坏的描写:
  28.   - 分片的私钥如何被暴力破解?
  29.   - 多方合作失败的伦理后果是否能通过更有戏剧性的冲突呈现?

  30. ---

  31. ### 3. **个体行为与集体命运的矛盾**  
  32. - **比特币小说:**  
  33.   主角销毁私钥的行为带有强烈的个人视角:通过牺牲个人财富掌控权,避免社会动荡。然而,小说目前对“集体命运”的刻画较为淡化,主要聚焦在主角的个人行动上。

  34. - **《月夜》:**  
  35.   主角三次尝试修改历史,其行动直接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蝴蝶效应,反映了个体行为对集体命运的不可预见影响。

  36. - **《镜子》:**  
  37.   创世参数的公开象征了知识的极度民主化,但也揭示了人类在集体命运中无法达成统一的困境,最终社会的崩溃让主角的行为失去了意义。

  38. - **共同点:**  
  39.   三个故事都体现了个体行为与集体命运之间的张力:即使主角试图控制局面,社会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让任何简单的行为都可能引发巨大后果。

  40. - **启发:**  
  41.   比特币小说可以强化这一点:
  42.   - 描写更多“外部势力”的反应,例如其他国家或机构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尝试恢复或争夺私钥。
  43.   - 展现社会如何逐渐将私钥的消失视为一种“神话”或阴谋,反而激发了更大的动荡。

  44. ---

  45. ### 4. **人性的不可控与宿命论**  
  46. - **比特币小说:**  
  47.   私钥的销毁带来一种宿命论的暗示:即使主角做了最大的努力,人性中的贪婪与争夺仍然可能让一切重归混乱。

  48. - **《月夜》:**  
  49.   无论如何修改历史,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性都让主角的努力归于徒劳,世界终将回归普通状态。

  50. - **《镜子》:**  
  51.   即使主角试图销毁创世参数,这些信息仍然可能被再次发现。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最终超越了个人的控制力。

  52. - **共同点:**  
  53.   三者都强调了人性的“不可控性”:技术、财富或知识终将超越个体的掌控,推动历史进入新的未知。

  54. - **启发:**  
  55.   比特币小说可以增加对这种宿命论的细化描写,比如:
  56.   - 即使销毁了私钥,也可能有人通过其他方式破解或复现私钥。
  57.   - 结尾可以带有一些开放性暗示,强化这种不可控的循环感。

  58. ---

  59. ### 总结  
  60. 刘慈欣的两篇小说通过极简的科技道具描绘了宏大的伦理命题,而比特币小说虽然主题集中于数字货币与隐私,但同样可以挖掘更深层次的社会冲突与人性探讨。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强化:  
  61. 1. **更细腻的心理描写**,让主角的挣扎更加饱满。  
  62. 2. **丰富配角和外部势力的行动**,让主角的孤独更具张力。  
  63. 3. **结尾开放性处理**,暗示宿命论或对未来的未知期待,避免完全的“销毁即解决”。
复制代码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 收起 理由
HelloWorld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你就像泥鳅一样不安分!你为什么要走?你为什么要走?你为什么要走?你为什么要走!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46

回帖

2901

积分

版主

积分
2901
Mita 发表于 2024-12-16 20: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开头就知道是架空小说,正好是我感兴趣的话题,瞬间来电了,不过有些吐槽的点,就认真一下吧,边看边码字:


启动了一个自己私下写的奇怪脚本。
……Public key hash matches known Satoshi address.”
我眨了眨眼,以为是代码里的整蛊彩蛋。


自己写的脚本,自己应该知道有什么功能吧,代入我自己的话,触发自己的彩蛋完全在预料之中,当然主角当时头脑发热了也能理解。
而且像这种脚本,我觉得会读取一个文档,里面预置了一大堆钱包的公钥,输出不会这么直白的直接提示satoshi。顶多是「 Public key hash matches address 1A1zP1eP5QGefi2DMPTfTL5SLmv7DivfNa 」(这个是现实中中本聪的钱包地址)。

我打了辆黑车,先去了火车站,再随便买了张通往邻市的车票。
到达邻市后,我匆忙下车,在一家连锁商务酒店开了一个临时房间。我不敢用真实身份登记,于是用网上买来的帕劳 ID 卡。

还有后文「中午,我换了一家咖啡店,用公共WiFi匿名登录论坛,看论坛上的新动态。」

如果故事发生在中国,则直接GG了,现实中如果自己受到了政府级别的注意,估计在买票和订购的那一刻就已经联网发出警报了,然后他们大概会以「系统故障」为由拖住时间,随后自己的电子设备可能就不受自己控制了。别忘了现实中中国国内使用公共wifi也要+86手机号接码才能上网哦,这一步就完成了实名。

然后是第二天下午就被找到,这个速度倒是有可能的。不过只凭借一个论坛账号?

主角上论坛可能:
1.没开Tor保护IP,论坛直接查IP然后联系运营商调取拨号日志,再查到宽带户主的实名信息。溯源难度1星。

解法:在Tails系统下使用VPN+Tor加密流量,确保系统环境可信,确保不会被通过出口IP实名。既然主角知道在“数字居民论坛”不用真名ID,那还不加密直接上?

2.IP方面保护到位了,但平时在论坛还发了不少生活照等等,或者是回帖说出了很多专业术语,被社会工程学定位身份。即使照片的EXIF信息被抹除了,仍然可以通过照片背景等方面定位到拍摄时间和地点。记得前两天就看到有人能凭借一张拍摄天上星星的照片就能算出拍摄者的拍摄时间和地理位置,精确到分钟和街道。
溯源难度3星,现实中用得少只是用户价值是否足够高。而价值拉满的情况下,查出来真实身份几乎是易如反掌。

解法:别惦记账号里面那点虚拟资产,时不时就换号,营造不同的人设,大号北上广程序员小号女大留学生,然后少发现实中可能关联到自己的东西,语言风格和标点符号风格不好改,丢给Chatgpt混淆……等等。不过考虑到主角人设是个喜欢炒币的牛马程序员,不一定是信息安全专家,想不到全世界联合起来查人的效率有多高,后果多严重。

当欧洲早起、亚洲深夜、北美傍晚

emm,欧洲比亚洲大概慢7~10小时左右,欧洲是早晨的话,亚洲差不多是下午到傍晚,不可能是深夜。北美才是深夜。

下午两点,我收到一封来自陌生邮件地址的加密邮件。

论坛公开邮箱吗,如果为是,那只能说主角大意了没有闪;如果为否,难道他没有用一次性临时邮箱?
友情提示:如果要用临时邮箱/手机接码注册匿名帐号,再使用它们的时候记得也要开VPN哦。
当然,现实中的“数字居民论坛”确实不允许非主流邮箱——我试图换绑到自己域名的别名邮箱时知道的,而主流的微软谷歌啥的,基本是能通过大数据推断出用户在现实中的身份的,qq163之流必须实名,溯源成功率99.9%,留0.1%例外比如实名的是别人等等。

我推开门,闻到一点不寻常的气味——像是一股化学清洁剂的残留味道。
门外站着一个戴黑色棒球帽的男人,正轻轻敲门


现实中如果家都被挖出来了,我就不信当天家门口还能没有人,哈哈。
就算只是娱乐程度,比如某明星在国外拍戏时的临时住所被挖出来,也有一群狂热粉丝堵门要签名的。
要来人的话,百分之一万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不可能来一头独狼:)

我走到阳台,看到楼下有两辆车在闪烁灯光,好像在交接什么信息。我的房间在六楼,我不敢冒险跳窗。
凌晨三点,我背上一个简单的包,将笔记本电脑和硬件钱包带在身上,步行下楼,从后巷偷偷离开公寓。

来两个闪光的车百分百是警车,然后深夜到凌晨三点?我想警察大概不会放任主角就这么跑了吧。
而且主角意识到危险应该立马开溜,不至于等三小时。
当然,可以解释成“毕竟主角不是犯人,不至于上门拷人”。


在这个数字时代,对手可能通过手机定位、路由器MAC地址、公共摄像头的人脸识别系统来确定我身份。


路由器MAC地址离开局域网就会改变;而手机也有类似的什么「WLAN探针防护」开关,Openwrt路由器固件现在也有指定WIFI网卡的MAC地址的功能。所以靠MAC定位几乎是不可行的哦。


深夜,我成功连上刘放提供的VPN线路,显得稍许安心。

如果真实身份已经完全泄露且举世瞩目的话,此时基本已经无法完成这些操作了,一举一动都会被几十亿双眼睛无限放大,这时候已经迟了。大概吧。毕竟咱还没体验过这种待遇

先发,mark下,待会继续分析。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 收起 理由
HelloWorld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你就像泥鳅一样不安分!你为什么要走?你为什么要走?你为什么要走?你为什么要走!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896

主题

792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9002
 楼主| HelloWorld 发表于 2024-12-16 15: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把所有比特币转到黑洞不就可以了,还销毁,谁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6

主题

792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9002
 楼主| HelloWorld 发表于 2024-12-16 15: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小说的逻辑和叙事背景下,之所以没有选择“直接将所有比特币转入黑洞地址”而是选择“销毁私钥”,背后有以下几点考量:
        1.        行动本身的可见性与后果:
如果拥有中本聪私钥的人真的将那批比特币从原地址转出,即便是转入一个广为人知的“黑洞地址”(比如没有已知私钥的地址),这将是一次公开且不可逆的链上行动。链上转账是透明而永久可追溯的,这种举动会向世界宣布一个事实:有人实实在在地动用了中本聪早期地址中的资金。这在比特币历史上是巨大的新闻,会引发全球范围内更加强烈的风波,并坚定地证实私钥确已被掌握,而非仅仅是签名证明。人们的恐慌、追逐与调查热度会进一步升级,反而更危险。
        2.        黑洞地址的争议:
虽然将币转入无法花费的“黑洞地址”在技术上等同于销毁,但外界并不一定百分之百相信这个地址真的毫无私钥可寻。由于私钥空间极大,但非零的概率理论上总存在,人们或许会质疑:你是不是藏了一手?这个黑洞地址真那么“黑”?还是你准备日后卷土重来?这会让各方势力依然对持有私钥的人(或曾经持有过的人)穷追不舍,因为他们不知道究竟有没有另外的备份或其他后门。
        3.        从未真正转动过的权威性:
中本聪留存的币从创世起一直没有移动过,这种“不曾花费”的神圣性在比特币圈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标志。若转出这笔资金,标志着中本聪最初的“沉默意志”已被打破。这不仅会动摇市场和群体信仰的根基,还会令那些企图利用这笔资金的人蠢蠢欲动。即便是你声称将资金锁死在一个黑洞地址,依旧无法消除人们对幕后交易者真实意图的怀疑。
        4.        被动与主动的区别:
“销毁私钥”是一个相对更隐蔽、更不对外宣布的过程。外界无法轻易证明你没有副本,但你也可以通过一系列行为(如彻底抹除痕迹、离开视线、逐渐让事件淡化)让人们相信你再无能力操纵那笔财富。这样做的微妙之处是:
        •        你不留下链上特征性的巨大动作(如大额转账),减少引来新一轮调查和全球围剿的风险。
        •        久而久之,随着无任何进一步动作,人们或会倾向相信你根本就是个技术恶作剧者,或是谣言的制造者。事件自然降温,而不是像黑洞转账那样留下永远醒目的链上记录。

简单来说,在小说描写的险恶环境中,作者选择的逻辑是:转账到黑洞地址虽是技术上的销毁手段,但链上大动作会让局势更糟,并无法让主角真正全身而退。而彻底销毁私钥、不留链上动作,可以在长远时空中让事件逐渐回到谜团状态,让主角恢复平静生活。这是一个从叙事合理性和角色自身安全考量而做出的艺术性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6

主题

792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9002
 楼主| HelloWorld 发表于 2024-12-16 21: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8884.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免广告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意见建议|数字居民论坛

GMT+8, 2025-1-9 06: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